全省唯一入选!就在广州!
广东省1名个人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正是陈航
公示文件
他是广州市高层次人才
广州市最美员工
广州市十大“榜样个人”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近日,团中央、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表彰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陈航(中)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丨图源受访者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力学博士跨界做工程的陈航探究他是如何将技术落地到工程领域的力学博士跨界建筑行业
致力于技术升级落地
十年前还在清华攻读力学博士的陈航,尚以为自己的未来会在高校实验室里从事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但基础理论领域做出成果殊为不易,而且就他个人而言,他觉得自己更愿意将学问与现实相结合,致力于解决具体问题。
在了解与专业应用相关的多个不同行业后,陈航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建筑工程领域。在他看来,在遍地建筑项目的中国,这个行业体量虽然庞大,偏偏建筑行业的日常工作方式却十分粗放混乱,流程管理、质量把控和安全生产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在这样一个亟待技术升级的行业,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落地都可能带来更广泛深远的影响。
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仅仅只是陈航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技术或装备能否实现工作效率提升,能否让习惯了粗放生产的工人接受,又是否符合成本要求,往往才是他需要克服的更大难点。“(技术)落地在工程领域非常重要,不管你的理论想法多么高大上,不落地也没用。”陈航说。
对于陈航而言,工地就是实验室,他认为只有在现场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掌握问题的痛点,技术应用要循序渐进且接地气,“不能说坐在办公室,自己拍脑袋想。”陈航笑称,自己是从面对一堆黏土开始做起的。
“面对一堆土,大家肯定都觉得很好处理,铲起来就是了。实际上,靠蛮力根本铲不起来,最后只好向农民工师傅取经。”
而这样的经历让他获益匪浅,一线工人的工作方式也经常能给他的工作带来不同角度的启示,“有时候我们傻傻地死干活,他们(工人)就能想出一些很有用的土办法,这是他们劳动积累的经验,在实操层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指导。”
敢于开拓创新
突破传统瓶颈技术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安全监测作业中,只能依靠技术人员人工现场进行监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于是,陈航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建设工程安全监测领域,打破传统成本高且依赖人力操作的测量方法,创新地研制一系列高新技术设备与软件,实现了建筑工程信息数据的实时在线采集,在增强公司在建筑工程监测检测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提高城市建设的风险捕捉和防控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工程一旦出现险情,可以及时预警,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避免人员伤亡。
在绿色施工技术研究方面,陈航带领团队围绕充分发挥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和高强的性能的目标,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工作。“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施工时通过专用设备把桩沉入岩土中,现场既不会尘土飞扬,也不会有砰砰噪声,减少施工污染。此外,相比传统混凝土灌注桩,还能节省材料。
民生工程民心考量
没有将就和差不多
能顺利完成“跨界”并取得出色的工作成绩,离不开陈航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2017年底,在大型土木工程振动台抗震试验中,他亲手粘贴每一个应变片、焊接每一条测试导线,在手指烫出了血泡、烫掉了皮后仍然坚持工作。
他说:“对于科研,时刻要保持敬畏、严谨和谦逊的态度,特别是在涉及到民生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就更没有‘将就’和‘差不多’”。
每天,他和农民工师傅一起徒手挖土、一起蹚泥,在自主研制的基频可调式模型箱上摸爬滚打,创新地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了可有效模拟节能环保型的非挤土后注浆桩施工工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平台。
为了加快成果的应用速度,有一次需要对上百条模拟地震波下的上万条数据进行分析,陈航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足足两周,困了就睡,醒了接着干,最终完成了对所有数据的分析。
理论与实际应用充分结合
研究成果广泛应用
这十年来,在这种理论充分结合实际应用的环境下,陈航和他的同事们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7项,共发表论文30篇,获授权专利54件,软件著作权32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号线、广州万博商务区地下空间等重大工程项目。占地400亩、拥有5000间客房的广州国际健康驿站能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完成建设并投入抗疫,陈航和他的团队研发的数字建造驾驶舱同样功不可没。
以匠人之心
做科研排头兵
在平凡的岗位上
做最好的自己
编辑 | 青年君来源丨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广东共青团、广州日报、广州国企党建、广州新闻联播,转载请完整注明来源合作、投稿 | tswzdb@126.com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近期热文回顾
2、新增“10+13”!广州多区最新通告!这些人员请立即报备
近期热文回顾
2、新增“10+13”!广州多区最新通告!这些人员请立即报备
点个 ,点亮 ,让更多人知道!
点个